首页 >> 秋千

亚洲形势和周边外交中国崛起是亚洲重要变化微波仪器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2-08-19 15:38:56 来源:夯实机械网

亚洲形势和周边外交:中国崛起是亚洲重要变化

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傅 莹

当前,世界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,冷战后开始的新一轮国际关系调整不断深化。国际矛盾的焦点已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分歧,多数国家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影响全球稳定与发展的重大挑战。这促使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更加全面和深入。但在判断和应对挑战的方式问题上,各国还有不少分歧,单边主义对各国共同应对挑战构成严重干扰。

和平、合作与发展是亚洲形势的主流

新形势下,亚洲国家在维护地区和平、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有着较广泛的共识,这决定了和平、合作与发展是亚洲形势的主流。

(一)大国之间尽管存在竞争,但加强合作是主导面。“9·11”事件后,面对美国一超实力突出、全球反恐战争深化的形势,亚洲各主要力量纷纷制定务实色彩浓重的新战略,一方面稳定和加强相互关系,一方面集中力量发展自已、寻求有利地位。在此背景下,大国协调面上升,相互关系趋向稳定。中美、俄美关系明显改善,中俄战略协作继续深化。日本在强化与美战略同盟的同时,重视发展与中、俄的合作。美国单边主义上升,但也做不到独家主宰全球事务,离不开大国协调与合作。

(二)绝大多数国家以发展为首要任务,亚洲仍是世界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。近年来,亚洲先后经历东亚金融危机、全球经济放缓的考验,面临诸多困难。各国紧迫感上升,加紧提升产业结构,优化发展模式,加强相互合作。今年上半年,亚洲克服非典影响,保持较快增长。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认为,亚洲今年将取得5~6%的增长。当然,亚洲国家仍需以攻坚和创新的态度克服各种不利因素,包括坏账居高不下,对美市场依赖过重,制造业结构雷同,环境与发展关系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等。

(三)区域合作蓬勃发展,显著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,亚洲各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。从东盟到南盟,从东亚10+3到湄公河次区域开发,各种机制层出不穷,泛亚合作也已展开。今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取得许多重要成果: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《第二巴厘宣言》,决定建设经济、安全和社会文化共同体;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“早期收获”计划即将实施;日本和印度分别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,决心建立自贸区;东亚国家决心深化10+3合作,共同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;中日韩领导人签署了《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》,对三国关系及东亚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(四)地区热点问题起伏不定,和平是众望所归。亚洲曾是世界上热点问题比较多的地区。“9·11”事件后,在国际反恐战争的背景下,亚洲热点问题被注入新的复杂因素,但没有失控。阿富汗经过一场大规模的反恐战争,局势发生了转折。在国际社会积极斡旋下,印度和巴基斯坦领导人显示出缓和两国关系的积极姿态。

朝鲜半岛核问题是当前影响亚洲和平与稳定的最重大问题。国际社会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有基本共识。今年4月和8月,朝核问题三方、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,开启了和平解决的进程。各方就半岛应实现无核化等形成共识,同时认识到需要考虑和解决朝鲜安全等关切,并在原则上赞同按照分阶段、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式,探讨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。但也应看到,朝核问题归根结底是朝美长期对立的结果,朝美双方仍存在严重分歧,解决起来需要有关各方长期、耐心的努力。

中国崛起是亚洲重要的变化

90年代以来,中国增长速度在7%以上,高于日本的1%、东盟国家的4-5%和印度的5%。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报告,10年来中国GDP在亚洲地区的份额增长了一倍,达到17%。

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,日益为亚洲的和平、安全、合作与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。这主要表现在:

第一,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不断深化,逐渐形成政治上互信、安全上合作的局面。

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,中国已同周边各国全面建交,同绝大多数邻国确立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。今年6月,胡锦涛主席访问蒙古,中蒙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。10月,温家宝总理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晤,双方确定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。

中国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议,与周边国家相互理解与信任不断增加。中国已同绝大多数邻国签署了陆地边界划分条约,划定边界20222公里,占边界总长度的90%。2000年中国与越南签署北部湾划界协定,这是中国与邻国的第一个海上划界协定。2001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》,显示出中国与有关国家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、开展南海互作,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稳定的政治共识。

第二,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,努力为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。历史上,中国秉持“亲仁善邻”、“以和为贵”的传统,几乎没有对外扩张的记录。中国历代王朝的疆界大体是固定的,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,五次驻留马六甲,给当地带去的是中国的文化、特产而不是战乱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曾说,中国没有侵略过东南亚,倒是相隔万里的西方人对东南亚进行过殖民。

在新的时期,中国积极推行和平外交,作地区安宁与稳定的建设性力量。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,这一角色更加突出。在朝核问题、印巴冲突、阿富汗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上,中国发挥了劝和促谈的重要作用,有关立场和主张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好评。特别是朝核问题再度突出以来,中国积极开展穿梭外交,促成中美朝三方会谈和中美朝韩俄日六方会谈,为推动问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。在东盟地区论坛、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中,中国积极倡导树立以互信、互利、平等、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,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第三,中国与亚洲国家的经济交融空前加深,对亚洲经济的贡献力不断扩大,是亚洲各国的发展机遇。

2002年,中国与日本、韩国、东盟、印度的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1019.05亿、440.71亿、547.67亿、49.46亿美元,同90年代初相比分别增长了6倍、7倍、11.5倍和19倍。中国与东盟已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。10年后,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、涵盖20亿人口、GDP超过3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将出现在亚洲,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,也将对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产生深远影响。

东亚金融危机期间,中国通过坚持人民币不贬值、提供金融援助,帮助东盟国家渡过难关。近两年,在世界经济不景气、美欧日市场需求难以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,我与周边国家贸易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,进口增长更是突出,拉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。2003年上半年,中国从东北亚、东南亚、南亚进口分别增长48.5%,55.7%和81.9%,进口总额达到1286亿美元。据估算,到2020年中国的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万亿美元,年进口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。中国的发展将为亚洲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,给各国带来丰厚的现实和长远利益。

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,日韩等国的制造业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,加紧向中国转移生产和研发基地。2002年,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对华投资分别为52.98亿、52.82亿和27.85亿美元,在对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前茅。

中国对亚洲国家投资也从无到有,迅速发展。到目前为止,已有3万多家中国企业参与跨国经营,亚洲是他们“走出去”的首选地区。中国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带资承包不断取得重大进展,中巴瓜达尔港项目、中蒙图木尔廷锌矿、中越太原钢铁厂和北江氮肥厂改造项目、中缅邦朗水电站等大项目,不仅给双方带来经济效益,也是中国向周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、谋求共同发展的例证。

中国还向亚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。中国已向柬、缅、孟等国推出“亚洲减债计划”,向老、柬、缅三国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,即将开工承建昆明——曼谷公路老挝段。

努力开创周边外交的新局面

当前,亚洲形势的主流是和平、合作与发展,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日益深化,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机遇;中国的实力不断扩充,影响和塑造周边环境的能力与日俱增,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宝贵资源。同时,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周边形势的复杂性和周边工作的艰巨性,知难而上,化挑战为机遇,努力开创周边外交的新局面。

党的十六大提出“与邻为善、以邻为伴”的周边外交方针。这一方针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睦邻思想,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,是新时期周边工作的宏观指导。

贯彻“与邻为善、以邻为伴”的周边外交方针,就是要坚持和平与合作的外交理念,向周边、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做维护亚洲和平、促进亚洲发展、推动区域合作的积极力量。

贯彻“与邻为善,以邻为伴”的周边外交方针,就是要把“睦邻、安邻、富邻”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把“和平、安全、合作、繁荣”作为亚洲政策的目标,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崛起之路。

贯彻“与邻为善、以邻为伴”的周边外交方针,就是要把握亚洲形势变化中蕴含的机遇,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拓周边,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。

为此,我们将在政治上与周边国家相互尊重,共同协商。不论国家大小、强弱、贫富,无论是何种政治制度、文化背景,中国都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。我们将在经济上与周边国家相互促进,共同发展,在双边与多边两个渠道,扩大相互贸易和投资,推动大项目合作,深化利益交融,逐步形成优势互补、携手并进的发展格局。我们将在安全上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,共促和平。维护新的安全观,通过对话增进信任,通过谈判解决争端,通过合作促进安全。我们将在文化上与周边国家加强交流、相互借鉴,充分尊重地区多样性,使亚洲更加丰富多彩。我们将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与周边国家加强协调与配合,共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、经济新秩序。

贵阳卵巢炎医院

兰州皮肤纤维瘤医院

合肥假性湿疣医院

长春垂体性闭经医院

济南色斑医院

友情链接